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上海保交所国际再保险平台上线 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又迈出一步

2018年08月14日

作者:管理员

8月8日,上海保交所国际再保险平台上线,标志着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又迈出重要一步,参与机构国际化成为此次平台推出的一大特点。

4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随着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等政策的落地,不少外资险企均对我国保险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申请新设机构或者扩大业务范围的步伐加快。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为保险业再开放后全国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工银安盛人寿获批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无疑为外资险企提供了新机遇。业界人士分析,外资险企如要融入中国市场,还需在经营战略、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本土化”设计。

事实上,自1992年美国友邦“落户”上海以来,尽管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外资险企数量不少,但是市场份额却始终处于低位。2017年年末,外资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份额和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6.71%和5.85%。

究其原因,这与中外市场环境差异以及外资险企缺乏“本土化战略”有关。伴随着一系列保险市场开放政策的实施,外资险企如何更深入地挖掘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克服“水土不服”,成为一道新课题。

以寿险合资公司为例。以往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50%的限制,使得中外资双方在经营模式、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矛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持股比例对半开,使得管理层对于企业经营战略有着较为严重的冲突,这也是部分合资险企效益不佳的重要原因。按照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时间表,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将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外资持股比例的放开有望打破目前合资寿险公司的这一困局。外资险企通常拥有较为长久的市场化运行经验,其专业化的运营方式、先进的技术可以给合资寿险公司带来创新与活力,双方管理层在运营理念、产品设计、风险管控体系等方面可以求同存异,达成“1+1>2”的效果。

在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新一轮进程中,尤以保险中介市场为主要开放目标。6月28日,银保监会接连发布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业务,提出经营保险代理业务3年以上的境外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在华投资设立的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可以申请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经营保险公估业务3年以上的境外公估机构在华投资设立的保险公估人可以经营保险公估业务。

保险中介机构作为保险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促进保险交易、扩大保险供给渠道、维护市场公平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外资保险业营业性机构共有71家,其中,保险中介机构有14家。外资保险中介机构如果想在中国保险市场获得长远发展,还需适应中国的保险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习惯。

在外资保险中介公司本土化的过程中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一是资源本土化。当前保险中介市场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内资险企手中,外资保险中介的市场空间还有待挖掘。由于我国保险覆盖度不够深入和广阔,外资险企可深耕“长尾市场”,因地制宜,制定符合中国市场的经营战略,利用其管理和市场经验开拓蓝海。二是人才本土化。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外资险企应培养本土化的保险代理人和销售员,加深对中国市场的了解。

外资险企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已有26年,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以及保险中介等新业态的兴起,正吸引着更多的外资不断涌入。同时,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对于中资险企来说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更多外资险企“百年老店”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也促使保险市场不断产生新的服务方式和管理理念。中资险企也需要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良性竞争,真正发挥保险保障的职能,让消费者受益,共同构建起良性发展的保险市场机制。

实际上,在外资保险中介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的同时,包括睿安保险经纪、南航保险经纪等在内的本土保险公司,也盯上了保险中介市场这块“蛋糕”,申请拓宽经纪业务和代理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中资保险中介公司市场份额占比较大,但仍然存在诸多乱象。2018年7月,23家保监局共开出98张罚单。其中,47张涉及保险中介及相关责任人。以编制虚假财务资料及未按规定投保职业责任保险为两大惩罚要点,反映出保险中介公司有经营不合规、管理不尽责等问题存在。同时,监管部门对于保险中介牌照的发放也更为谨慎,2016年有69家、2017年有35家获监管部门批复,而今年截至7月底仅有21家获批。

业界人士表示,外资保险中介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合规的经营意识,可以助推国内保险中介市场环境的优化。与此同时,中资险企也在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进程中积极强化内部管理、调整业务结构,逐渐步入合规轨道。

来源:中国网 2018-08-14

分享: